经济学基础知识(中级)一 · 供需

经济制度体现:①所有制(产权制度);②收入分配制度;③资源配置方式

中国经济制度基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中国公有制经济包括:①国有经济(全民所有制经济);②集体所有制经济,包括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③混合所有制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中国农村集体所有制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挥主导作用;③满足全体人民共同需要,保障全体人民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富裕。

“三农”内容:①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②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③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坚持农村基本经验制度任务:①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按劳分配内涵:①各尽所能;②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①社会经济资源由市场配置,而不是由政府配置或计划配置;②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而不是由政府决定。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就是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市场机制。

需求 = 购买意愿 + 支付能力:需求指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构成两要素:购买欲望 + 支付能力。

市场需求: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下和一定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即所有消费者需求总和。

供给: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所有生产者供给总和。

需求规律:需求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需求规律的例外是钻石价格与钻石需求是呈正相关的,钻石价格越低反而购买越少。对于低收入家庭,某些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购买量反而增加。

供给规律:供给与价格呈正方向变化关系。

影响需求因素:①消费者偏好;②消费者个人收入;③产品价格,影响需求最关键因素;④替代品价格;⑤互补品价格;⑥预期,即人们对未来经济趋势预测;⑦其他因素,如广告、商品品种、季节等

影响总需求因素:①利率;②货币供给量;③政府购买;④税收;⑤预期;⑥价格总水平

影响供给因素:①产品价格;②生产成本;③生产技术;④预期;⑤相关产品价格;⑥其他因素,如政策或生产要素价格

影响长期总供给因素:①劳动;②资本;③技术

均衡价格:Equilibrium 指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市场价格。

最高限价:为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生产成本,政府为某种产品限定最高售价。最高限价可能会引起生产者不愿销售,市场短缺导致黑市产生,黑市价格高于最高限价。为此,政府须推出行政措施或分配措施。

保护价格:又称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指为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发展,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最低价。保护价格可能会导致产能过剩,市场出现变相降价或黑市交易,政府须推出行政措施和收购储备方案。保护价格仅适用于粮食等少数农产品上。

需求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ΔP 表示价格变动量,ΔQ指需求变动量。由于价格与需求呈反比关系,需求价格弹性通常取绝对值表示。

2011年考题:某商品2元/件时,销量为300件;4元/件时,销量为100件,按照计算该商品需求价格弹性。

解:ΔQ = 100 – 300 = -200,ΔP = 4 – 2 = 2。如果按照点弹性公式计算,当价格为2元时需求弹性为 |(-200 / 300) / (2 / 2) | = 2/3 = 0.67; 当价格为4元时需求弹性为 |(-200 / 100) / (2 / 4)| = 4。两点的需求弹性变化太大,因此应当使用弧弹性公式,该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应当在 0.67 ~ 4 之间。如果要求采用点弹性公式,则结果为0.67。

采用弧弹性公式,求得 (ΔQ/ΔP) * [(P1+P2) / (Q1+Q2)] = -100 * (6/400) = -6/4 = -1.5,取绝对值为 1.5。

  

需求价格弹性3类:                                               

  • 需求富有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如替代品多的产品、或用途越多的产品。
  • 需求单一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系数等于1。
  • 需求缺乏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系数小于1。如生活必需品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因素:①替代品数量和相近程度;②商品重要性;③商品用途多少,用途越多需求价格弹性越大;④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大小至关重要。时间越长,商品需求价格弹性越大

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关系:①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降价能增加销售收入;②需求弹性系数等于1,价格对销售收入没有影响;③需求弹性系数小于1,涨价能增加销售收入。

需求交叉弹性:即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指一种商品价格相对变化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化之间的比率。

需求交叉弹性公式:Eij = (ΔQi/Qi) / (ΔPj/Pj),即商品j价格相对变化引起商品i需求量相对变化关系

需求交叉弹性3类

  • 替代品:Eij > 0时,即需求交叉弹性为正数时。
  • 互补品:Eij<0时,即需求交叉弹性为负数时。
  • 无关:Eij=0时,即需求交叉弹性为0。

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和引起这一变动的消费者收入变动比。

需求收入弹性公式:Ey = (ΔQ/Q) / (ΔY/Y),即消费者收入相对变化引起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化关系

供给价格弹性:价格相对变化和引起的供给量相对变化的比率。

供给价格弹性公式:Es = (ΔQs/Qs) / (ΔP/P)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因素:①时间,决定性首要因素。短期内,供给价格弹性小;②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③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需求收入弹性5类

  • Ey>1时,收入弹性高。适用于高档品
  • Ey=1时,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成相同比例
  • Ey<1时,收入弹性低。适用于Ey>0且Ey<1时,适用必需品。
  • Ey=0时,收入变动,不影响需求数量变化
  • Ey<0时,收入增加时买的少,收入降低时买的多。适用于低档品,如食物。

高档品、必需品统称为“正常品”。家庭收入增加时,食物等低档品支出占比就会降低。

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工资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用劳动代替闲暇,劳动供给增加。工资少、收入低的时期,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收入增加,消费者追求闲暇,减少劳动供给。工资上升到一定程度,消费者相对富有,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劳动供给曲线:①工资少、收入少时期,替代效应大,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②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劳动供给曲线开始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