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 00167》法律专业知识笔记八

劳动法律责任4要素:主体(违法单位和个人)、违法具体行为、否定性和不利性、法律责任综合性

劳动法律责任3形式: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

行政法律责任:行政处分(机关内部,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罚款、扣发工资、停发工资奖金)、行政处罚(罚款、责令整改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民事法律责任:赔偿损失、经济补偿、强制履行合同、补发工资、补缴保险金、提供卫生安全条件

劳动民事法律责任较一般民事法律责任特征:赔偿数额法定性强;独特的经济补偿;以责令支付作为实现的主要方式

刑事法律责任:重大安全事故罪、违章冒险作业罪、强迫劳动罪、妨碍执行公务罪、滥用职权罪

《劳4》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应当在单位内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劳80》用人单位制定的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90》用人单位安排哺乳期女职工和孕期7个月以上女职工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工作的,应责令改正,并按每名受害女职工罚款3000员以下标准处罚。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用人单位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按照受侵害劳动者每人100-500元除以罚款;安排孕期7个月以上、哺乳未满周岁婴儿、产假小于90天的女职工延长工作时间或安排夜班劳动,责令改正,按每人1000-5000元罚款。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每使用1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并将童工送回监护人处,所需交通食宿费由用人单位承担。被责令改正,未改正每月处1万元罚款,并吊销营业执照。录用登记需查16周岁,未按规定保存登记材料或伪造登记材料的,处1万元罚款。无营业执照使用童工或介绍童工就业的,加倍罚款。

用人单位不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的行为及处理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时劳动者再就业的基本条件之一。用人单位未提供解除劳动合同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争议特点:主体特定(劳动者或工会<->用人单位或团体)、内容广泛、围绕经济利益展开、社会性强

劳动争议按争议标的分类:权利争议(已依法、合同确定的权利义务)、利益争议(未确定的权利义务)

按争议主体分类:个别劳动争议、集体劳动争议(10人+劳动者基于同一请求)、集体合同争议(工会与用人单位争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7》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一方10人以上,并由共同请求的,可以推举代表参加调解、仲裁或者诉讼活动

集体劳动争议和集体合同争议区别:合同不同(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主体不同、利益可分性不同、法律意义不同

劳动争议受案范围

  •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 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 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 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与本单位发生劳动争议

《劳84》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可以组织有关各方协调处理。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集体合同规定49》集体协商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当事人不能协商解决的,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可以书面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协调处理申请;未提出申请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为必要时也可以进行协调处理。

《劳合56》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就业促进法62》违反本法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不属于劳动争议受理范围:社保纠纷、公有住房转让纠纷、劳动能力鉴定异议纠纷、自然人之间务工纠纷(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纠纷)、拿到工资欠条起诉,按普通民事纠纷受理。不履行调解协议,按普通民事纠纷受理。

劳动争议处理原则:合法原则、公正原则、及时处理原则、调节原则(程序正义、实质正义)、三方原则

仲裁委员会组成: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企业代表。人员应是单数。

仲裁委员会职责:聘任仲裁员;处理案件;讨论疑难案件;监督仲裁活动

仲裁员条件:曾任审判员的;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具有法律知识、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或者工会等工作满5年的;律师执业满3年的。

诉讼程序:不是劳动争议处理必经程序,需经劳动仲裁前置,才能启动诉讼。人民法院时劳动争议处理最终司法机构。

劳动争议管辖:劳动争议委员会负责本辖区内发生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同时起诉,且起诉委员会不同,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管辖。

劳动仲裁参加人:当事人;委托代理人、法定代理人(死者亲属)、指定代理人(由委员会指定)、利害关系第三人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7》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为1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不可抗力中断的,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受理劳动争议案件条件:起诉人需为当事人或代理人;经过劳动仲裁前置程序;明确的被告、请求和事实根据;收到仲裁裁决书15日内;属于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的范围;法院有管辖权。

双方均不服仲裁委裁决,先起诉的为原告,但双方诉讼请求,法院淫荡一并作出裁决。用人单位合并、分立后,继承原有仲裁;招用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同为被告;

未办理营业执照、营业执照吊销的,将用人单位或其出资方列为当事人;挂靠营业执照,将用人单位和被挂靠方列为当事人;仲裁后,追加必要当事人,法院应当处理。

劳动争议举证责任分配:①谁主张、谁举证;②《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3》因用人单位做出的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争议,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但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的,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

查看更多评论
写评论...
点赞
收藏
感谢